[db:标签]
-
含3D打印的发动机钛合金零件的“鱼鹰”试飞成功
MV-22“鱼鹰”是贝尔公司与波音公司为满足美国政府于1981年底提出的“多军种先进垂直起落飞机计划”要求,在贝尔301/XV-15的基础上共同研制的,是美国海军陆战队所使用的基本运输型。 来源:3Ders 如今,3D打印技术将“鱼鹰”的制造灵活性进行了尝试性的升级。2016年7月29日,美国海军航空系统(NavAir)成功完成了含3D打印的发动机钛合金组件的MV-22B“鱼鹰”试飞。 钛合金打印的发动机组建的试飞成功对于美国海军航空系统来说是个令人惊喜的事情。据美国海军空军系统的增材制造负责...
-
混合增材制造你还需要考虑的细节是什么?看三井精机如何说
通常,当谈起混合增材制造技术的时候,我们一个直观的感受就是这项技术还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一方面,混合增材制造设备的价格要高于单纯的CNC金属切削机床价格,而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同时影响的是加法和减法两种加工技术;另一方面,混合增材制造设备的增材制造技术是LENS吹粉技术,考虑到吹粉增材制造技术将出现大量的多余金属粉末需要回收再利用,而增材制造结束后下一个环节的CNC金属切削加工又将带来断屑和冷却液,在同一个加工区内实现加法与减法加工,粉末的回收与加工区的清洁将成为影响加工效率的一大障碍。 三井精机是...
-
Formlabs新一轮融资3500万美金,欧特克跟投
桌面光固化3D打印机Formabs 近日获得新一轮融资3500万美元,本轮融资由风险投资公司Foundery Group和著名软件公司Autodesk(欧特克)领投,其他投资人包括DFJ Growth、Pitango Venture Capita以及苹果公司在欧洲的前负责人Pasca Cagni。迄今为止,Fromabs 公司的融资总金额达到5500万美元。 Formabs公司成立于2011年,技术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目前拥有190名员工。Formabs 致力于开发专业级的桌面树脂光...
-
GKN与TLS合资生产3D打印用钛金属粉末
吉凯恩(GKN)是一家工程技术型跨国集团,包括吉凯恩传动系统、吉凯恩粉末冶金、吉凯恩航宇和吉凯恩陆地系统四个事业部。吉凯恩旗下的Hoeganaes有限公司生产的金属粉末制品在北美地区所占的市场份额超过了50%,Hoeganaes有限公司的产品在欧洲金属粉末制品市场的销售也呈快速增长。 近日,吉凯恩Hoeganaes宣布与德国的TLS技术公司达成了一项协议,成立合资公司,为北美地区的航空航天和医疗制造业提供可用于3D打印的钛金属粉末。 TLS技术公司为增材制造市场提供钛金属粉末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
-
3D打印“双城展”—11月决胜中国3D打印制高点
飞速发展的3D打印技术为第三次工业革命拉开序幕。3D打印技术不断地被应用在牙科和医疗、航天航空、汽车、模具、教育、珠宝、鞋类、工业设计、建筑、工程和施工(AEC)、地理信息系统、土木工程、军事等领域。2015年2月,国家三部委制定了《国家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推进计划(2015-2016)》,中国3D打印产业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并有望成为世界最大的3D打印应用市场,预计2016年我国3D打印市场将突破100亿人民币。 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与以珠海及周边城市所在的珠三角占据了中国3D打印产业80%的市场...
-
自动化供应商柯马通过3D打印优化夹紧装置的设计
柯马(COMAU)是一家隶属于菲亚特集团的全球化企业,成立于1976年,总部位于意大利都灵。柯马为众多行业提供工业自动化系统和全面维护服务,从产品的研发到工业工艺自动化系统的实现,其业务范围主要包括:车身焊装,动力总成,工程设计,机器人和维修服务。 最近,通过与合作伙伴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的合作,柯马在通过3D打印技术来优化自动化夹紧装置方面有了自己的“新“得。本期,3D时光与谷友共同来了解自动化领域柯马的”新“得。 原工业自动化供应商柯马自去年7月开始携手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的专家(意大利最古老的技...
-
CC3D连续复合材料的3D打印技术问世,组装将成为过去时?
除了医疗、航空航天以及个性化生产领域,当前3D打印能够显著影响的一个领域要数PCB和电子行业了,包括气溶胶喷射技术的Optomec, 麻省理工的MutiFab,以及来自以色列的Nano Dimension都在各自的领域获得了投资机构的青睐。 如今,来自美国爱达荷州的CC3D称其技术的突破点是可以连续打印复合材料,并且可以快速地3D打印将各种纤维、金属和塑料打印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功能性电子部件。CC3D认为他们的技术在IoT物联网时代将大有可为,并声称他们的打印速度快到让竞争对手去吃尘土去吧,...
-
华中科大研发成功具有锻件性能的高端金属零件3D打印
7月22日华中科技大学通报,由该校数字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张海鸥教授主导研发的金属3D打印新技术“智能微铸锻”,近日成功3D打印出具有锻件性能的高端金属零件。有望改变国际上由西方国家领导的金属丝3D打印格局。 锻件性能 张海鸥教授主导研发的金属3D打印新技术名为“智能微铸锻”。张海鸥团队经过十多年攻关,大幅提高了制件强度和韧性,提高了构件的疲劳寿命和可靠性。不仅能打印薄壁金属零件,而且能打印出大壁厚差的金属零件,省去了传统锻压机的成本,通过计算机直接控制成形路径,降低了设备投资和原材料成本。...
-
GE与德事隆航空宣布下一代赛斯纳飞机-带3D打印零件的发动机引擎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密切关注GE在增材制造领域的布局版图,包括其在印度Chakan投资设立的智能工厂,以及最近在美国匹兹堡投资4000万美元的增材制造技术中心。随着投资的落实到位,GE在增材制造领域的应用也逐渐显现出来。 美国赛斯纳飞机是世界上设计与制造轻、中型商务飞机、涡轮螺旋桨飞机,以及单发活塞式发动机飞机的主要厂商。近日,在EAA航空展上,德事隆与GE宣布推出新一代涡轮螺旋桨发动机赛斯纳Denai飞机,这款飞机可容纳八人,价位在480万美元。作为下一代飞机,赛斯纳Denai的特点包括带3D打...
-
更好的质量,基于仿真的金属增材制造预处理软件Amphyon问世
的确,3D打印要进入产业化领域,如何生产出一致的产品来一直是困扰金属打印的难题,当前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不外乎在加工前通过参数设置来控制,以及在加工中通过监测来控制。 要在加工前通过参数设置来控制,就需要基于仿真的软件,这样的软件设计基础是通过对海量的不同材料和加工参数在加工过程中的分析,了解材料和加工参数的组合对零件哪些方面有较大的影响,确定材料特性、激光功率、加工工艺、熔池宽度以及深度之间的关系,通过精确地模拟熔池宽度和深度,预测零件的变形、表面粗糙度、精度和孔隙率等情况。 在这方面,德国的创业...